
成年雄性西黑冠长臂猿© 赵超 / FFI
项目总体目标
对于极度濒危的西黑冠长臂猿 (Nomascus concolor) 实施长期保护,减少其面临的威胁。
项目具体目标
1.保护长臂猿种群及其栖息地
2. 针对该物种制定保护行动计划
3. 在各保护区间建立西黑冠保护网络
4. 建立西黑冠长臂猿标准化巡护监测体系
5. 支持当地社区生计,降低其对于森利资源的依赖程度
6. 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该物种的生态学特性
7.提升相关利益者对于该物种的保护意识
项目背景
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属长臂猿科(Hylobatidae) 冠长臂猿属(Nomasc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CITES附录I中禁止国际贸易的物种,并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目前,由于严重的栖息地丧失及片段化,其全球种群数量仅为1100~1400只,除在越南和老挝所生活的约100只外,其它种群均分布于中国云南,共约1000~1300只。
西黑冠长臂猿在云南主要生活在1500~2800m海拔之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多数栖息地已经建立了保护区。近年来,随着保护区周边人口密度的增加,西黑冠长臂猿栖息环境受到的人类干扰逐年增加。不少保护区外的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遭到破坏。城镇化、道路和电网的修建加剧了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片断化。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干扰已经成为影响长臂猿生存的关键问题。
FFI自2003年以来便开始关注该物种的保护工作。并于2008年,在昆明召开了西黑冠长臂猿保护现状和策略研讨会,并推动成立了西黑冠长臂猿保护网络,成员单位包括云南省多个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科研机构、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NGO)等。
项目阶段性成果
1.推动建立了云南省西黑冠长臂猿保护网络;
2.在西黑冠长臂猿分布区云南哀牢山新平辖区、无量山及哀牢山景东辖区等地开展了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野外调查;
3.在景东建立起保护区标准化巡护监测系统;
4.通过制作宣传品、年历及举办“长臂猿保护宣传月”等活动,提升了当地社区及相关政府部门对于长臂猿保护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5.针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新平及双柏管理局开展管理有效性评估,并针对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
项目活动
野外调查
2009-2012年间,FFI先后开展了针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辖区、景东辖区及双柏辖区交界区域,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辖区,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隆山片区的多次西黑冠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与分布的野外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西黑冠长臂猿全球种群数量最多的区域既哀牢山新平辖区(124群)及无量山景东辖区(87群)。
标准化巡护监测系统
2010年3月FFI于景东县召开了保护区巡护监测工作研讨会,针对目前的长臂猿种群数量、分布及所受认为威胁现状,设计了一套标准化巡护监测体系,景东通过在辖区内多个地点进行实践应用,该系统在后期FFI举办的巡护监测效果评估会上显示效果良好。
保护行动计划
FFI于2010年9月及2011年4月组织召开了两次西黑冠保护行动计划制定的研讨会,参会单位包括各西黑冠长臂猿保护网络成员单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大理学院等科研院所。会议初步分析了各保护区西黑冠长臂猿所受威胁及原因,并对相应保护目标以及各保护区提出的保护行动进行了讨论,最终确定了各个地区西黑冠长臂猿面临的威胁、保护目标以及优先保护行动等信息,并最终拟定了保护行动计划的框架文件。2011年底,在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及各保护网络成员单位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云南省西黑冠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终于得以完成并通过省厅评审,该计划的时间跨度自2012至2015年,为期4年。 新平哀牢山长臂猿调查© 新平管理局

雌性西黑冠长臂猿和幼猿© 赵超 / FFI
致谢: Arcus 基金会,2012年 志愿者 闫昱晶
|